餐饮生意经连载之二:店长与厨师长,谁该是老大?
<{炒股网}>餐饮生意经连载之二:店长与厨师长,谁该是老大?{炒股网}>
#美食#生意经
聊聊做活做火餐饮生意的几个基本话题(连载之二)
(续之一部分)
(2).店长是老大,厨师长是老二,才是正确的。
市场和客人第一原则这个生意基本属性,决定了店长是老大、厨师长做老二的位置定位。
在实际工作中,如果店长比较强一点,或者餐厅的菜品可复制粘贴性高一点,执行得还比较好些。
但是,对于复制粘贴性很弱的餐厅,比如中餐炒菜等等类型的;或者店长比较弱一点、厨师长比较自负很拽或强势点的,就往往是另一番景象。
厨师长指挥着店长,前厅围着后厨转,这种餐厅死得很快。
如果厨师长尊重和服从于店长领导,后厨围着前厅转,前厅围着客人转的,这种餐厅才是正常的状态。
如果店长厨师长是黄金搭档,而且善于倾听客人正反意见或建议,一切围着客人转,主动先从自身上找问题找原因的,这样的餐厅十有九个生意火爆!
现实中,自负很拽听不见批评意见的厨师长比较多、店长也不少;前厅后厨各自为政、团队不和谐的较多。
出了客人投诉或客人意见,总是找其它原因推脱责任的餐厅,死得快。
(3).以空杯的心态对待客人意见方能长久。
“客人是上帝、客人永远是对的”,这是一个思维认知的重大转变和突破,这是一种正确的心态。
我们经常听见一些餐饮人抱怨“客人是外行,他懂不懂嘛”,诚然,有些客人的意见或者投诉奇奇怪怪的,专业人士的确一时无法理解。
如果我们以空杯的心态去面对,再慢慢去伪存真,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去梳理,会有惊喜的。
记得做中餐的时候,有个“咸烧白”这道菜,客人反应为什么那么咸呢?当时许多厨师都认为使用的宜宾碎芽菜本来就是咸的嘛,“咸烧白”不咸的话怎么叫“咸烧白”吗?都觉得客人懂个“铲铲”(川渝土话)。
但我慢慢琢磨这个需求点,把宜宾碎芽菜多淘洗几道、每淘一道就挤干水分,并加些料炒香炒干它,也改进了猪五花肉的几个加工技巧,居然做成一个卖点,回头客很高,还被同行们盲测评选为“大师级”的菜品呢。
6.招牌菜和创新研发问题。
(1).一个餐厅餐馆,从筹备开店的时刻,就必须设计招牌菜作为产品的亮点,而且招牌菜的数量多少是有讲究的。
我咨询辅导过一个朋友的餐厅,当时生意一直不好,跟店长行政总厨交流沟通过程中询问招牌菜是什么呢,他们一个一个地把菜品和特点讲给我听,居然有近20个菜呢,哭笑不得。
我说这么多个招牌菜等于没有招牌菜哦,弄得行政总厨很尴尬了。后来,我从这近20个所谓的招牌菜当中,根据客群定位优化出4个菜作为餐厅的招牌菜,其中2个为核心主推点进行营销推广。
结果证明我是对的。其实,招牌菜就是客人对一个餐厅的深刻记忆点,最多不会超过4个的,依餐厅规模大小决定,必须经过市场消费来检验哈。
招牌菜也不等于是最贵的菜,不等于是用最贵的食材,普通食材照样可做成招牌菜的。
招牌菜的核心点是客人觉得的“深刻记忆点”,无论是色香味型,还是性价比,必须有至少一二个特别突出点;而且点击率要高,也就是说顾客消费面要比较宽。
比如,有一个小餐厅的招牌菜只有一个“灯盏窝”,其它的菜品说实在的也就是一般化,但就是生意火了这么多年。记得几个搞天使投资的人,宁愿不在下塌的城市吃饭,专门开车200多公里来吃这个“灯盏窝”的。客人就餐时肯定还要点其它菜品呀。
又比如,有一个小餐馆的招牌菜是“干煸苦瓜”,我吃过几次,确实色香味特别突出,生意无论中午,还是晚上也一直OK。
(2).除了招牌菜之外,必须有主打菜,这才是用来真正赚钱的,也是一个餐厅的重要项哈,通常占菜品总数量的20%左右。
菜品的创新就是针对主打菜这一块的,一个餐厅应该根据自己的规模大小和细分市场特点,定期推出创新菜哦。
这里面容易进入三个误区:第一个误区,就是创新菜的推出太过频繁,时间节点与周期太短,冲击餐厅的深刻记忆点“招牌菜”。照通俗地说,就是太会折腾了,反而不好,一定要掌握好节奏感哦。
我认识一个开过中餐馆的朋友,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催着厨师长研发新菜,一会推荐他吃了粤菜的某个菜很OK,要求开发出来;去北京吃了某个菜回来,又喊必须开发个新菜出来。
弄得厨师长苦不堪言,太折腾的结果是生意越来越差,还把厨师长给开掉了;换了新的厨师长和一些厨师,老板继续是这个样子餐饮生意经连载之二:店长与厨师长,谁该是老大?,甚至于自己亲自上阵研发新菜,要求前厅服务员去大力推荐。
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?大家也猜得到哈。我后来告诉他是钱多瞎折腾!中餐有近3万个菜品,再加上西式、日式、韩式、印式和泰式等等,哪个厨师是神仙啊?!业精于专攻呀。
更重要的是这个样子会脱离主线和不伦不类的,他再也不敢进入餐饮行业了。
所以,希望遵循客观规律呗,敬畏市场,更不要牛皮哄哄地觉得自己什么都行,“谁都不如我”;真正的高手是低调的,“半罐水才响叮当”啦。
第二个误区,墨守陈规不重视菜品创新,吃老本,客人的消费心理疲劳,导致流量减少,日复一日,生意下滑。一定要前瞻性不断研发和储备新东西,时代变化太快,唯一不变的是“变化”呀。
而且,有些菜品的生命周期不长,有些菜品的仿制性较强容易被抄袭,一定要在深耕和创新方面下功夫。“千年不变”,死得很快。
第三个误区,营销推广对创新菜品的支持力度小,甚至于默默无闻。有些团队不和谐,甚至于领导或者门店核心管理人员打击菜品创新工作,故意让创新菜品失败,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哈。
7.员工团队与培训问题。
顾客对一个餐厅的忠诚度(复购率),来源于他心目中对餐厅的认可和“好”,这种好可能是某一个点,也可能是某几个点,比如性价比,或者菜品觉得好吃,或者冲着某个特别的菜,或者某些服务点,甚至于某个帅哥或美女呢。
这些所谓的“好”,都是通过员工团队的实操努力收获而来的。
一流的团队,可以把二三流的项目做得风生水起;相反地,二三流的团队一个人做什么生意好些,会把一流的项目做烂做砸。
(1).餐饮行业是直接跟众多的顾客打交道的,而且员工的文化等普遍不高。
有一个观点,认为培训员工是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的事,餐厅只管招来用就行了,合适就用,不合适退了再招,不相信招不到合适的人。
其实一个人做什么生意好些,这是一个十分功利的短视行为,也是一种惰性思维。
任何一个餐厅都不希望人员流失频繁、不停地招人折腾,那样会影响顾客满意度的。本来这个行业的员工薪酬待遇,跟有些行业就没有可比性。
让员工在打工挣钱的同时,让其相关的技能、认知、知识等方面又成长了,既提升效率效果了,又会留住人心,是智慧和功德之举啊。
(2).团队的精气神和氛围,是餐厅的软实力,十分重要。
许多人给我讲“判断一家餐厅生意好不好,开车路过看其员工在大门区域的状态就知道;看一个餐厅生意好不好,一走进去,既使还没到开餐点,瞄一眼员工的精气神就知道一二。”
所以,好好训练团队的精气神,认真营造团队氛围呗。
8.成本管理问题。
追求利润最大化,是做生意的本份,无可厚非。“开源节流、开源为王”,是餐饮人的共识。
餐厅成本的最大二项是食材成本和人力成本,当然房租费用、水电气、低值易耗品、管理费用等等这些东西,也占一定比例。
(1).人力成本管理的最有效办法,是根据台位数多少和营收情况,科学合理地编制各岗位人数;训练员工通岗,提升工作效率;动线设计合理、工作流程与安排合理。
有些精明的老板或者管理人员,在上述前提之下,搞“二个人干四个人的活,拿三个人的工资”,让双方受益。
有个问题要引起注意,不宜减人影响顾客的满意度哦。
(2).食材成本管理这一块餐饮生意经连载之二:店长与厨师长,谁该是老大?,小餐馆一般凭厨师的经验掌控;正规或大一点的餐厅或公司,有每个食材的净料率和每道菜品的量化标准等专业性东西。
不管哪种方式,一定要掌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:站在客人的视角,去审视菜品的满意度;在不影响顾客正常满意度的前提下,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就行了。
顾客来就餐,不可能带着电子秤这些玩意来看菜品是不是份量足够呀,这份菜的份量值不值得这个价格呀。
顾客是通过视觉判断和就餐实得来确认的。为什么有些老板或者餐厅,生意越做越差,就是太克扣顾客了。
大众都是人精呢,心中自有一杆秤,再多的解释也是苍白无力的。友善的,或者性格直爽的客人,可能会提点意见;但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嘴上不想说,心中有数,下次不来就餐就行了,惹不起躲得起嘛,又不是除了你没有其他餐厅啰。
当然,有的还在网络平台上给个差评倾诉一番呢。希望有些餐饮人不要自以为是,把客人当傻子哦。
周末闲来神聊,见仁见智哈。
2022.7.23.
(全文完)
本文 炒股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zzmrw.com/post/744.html
本文由[炒股网平台名称]原创撰写,数据来源[注明数据平台如Wind/同花顺],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分析。未经书面授权,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、洗稿或截取部分内容使用。对于侵权行为,本平台将保留法律追诉权及要求赔偿的权利。